尘埃粒子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空气中尘埃粒子浓度和粒径分布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洁净室、制药、电子、食品等行业。其基本操作要求涵盖使用前准备、操作过程规范、数据记录与处理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使用前准备
1、环境检查
确保使用环境符合仪器要求,避免在强电磁干扰、高湿度、强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中使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使用寿命。例如,在电子芯片生产车间等对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场所,要保证周围没有大型电机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正在运行。
检查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否在仪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尘埃粒子测量仪的工作温度在10℃-35℃,相对湿度在15%-85%之间。
2、仪器检查
检查仪器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如外壳破裂、显示屏破损等。同时,查看仪器的接口、按钮等部位是否松动或损坏。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采样管等配件是否齐全且完好无损。确保电源线无破损、漏电等情况,采样管无堵塞、弯曲过度等问题。
对仪器进行预热,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预热时间根据仪器的型号和说明书要求而定,一般为15-30分钟。
3、校准检查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校准周期可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而定,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校准。
在使用前,可以使用标准粒子源对仪器进行简单的自检。将标准粒子源连接到仪器的采样口,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测量,检查测量结果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二、操作过程规范
1、采样设置
根据测量需求和仪器的功能,设置合适的采样流量。采样流量的大小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一般常见的采样流量有2.83L/min(1ft3/min)等。
设置采样时间,采样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测量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所需数据的来确定。在洁净度较高的环境中,采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在洁净度较低的环境中,采样时间应适当延长。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样点的分布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测量区域的尘埃粒子浓度分布情况。一般来说,在洁净室中,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工作区域内,且距离地面0.8-1.5m的高度。
2、采样操作
将采样管正确连接到仪器的采样口和采样点,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气现象。
启动仪器,开始采样。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人员走动、设备运行等可能产生尘埃粒子的活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观察仪器的显示屏,确保采样过程正常进行。如果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如流量不稳定、数据异常等,应立即停止采样,检查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再继续采样。
3、数据读取与记录
采样结束后,等待仪器完成数据处理和显示。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读取不同粒径通道的尘埃粒子浓度数据。
及时、准确地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时间、测量地点、采样流量、采样时间、各粒径通道的尘埃粒子浓度等信息。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字迹清晰、完整,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数据记录要求
建立专门的数据记录表格,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测量数据。表格中应包含测量日期、时间、地点、仪器编号、采样参数、测量结果等信息。
记录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随意篡改或伪造数据。如果发现数据有误,应及时进行标注和说明,并重新进行测量。
2、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测量区域的尘埃粒子平均浓度、zui大浓度等统计指标。可以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或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将测量结果与相关的标准或规范进行对比,判断测量区域的洁净度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在制药行业中,不同级别的洁净室对尘埃粒子浓度有严格的规定,需要将测量结果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绘制尘埃粒子浓度分布图,直观地展示测量区域内尘埃粒子的分布情况。分布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尘埃粒子的污染源,为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提供依据。